抗战电影中的家国情怀
自1905年中国电影诞生伊始,便始终与时代紧密相连。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,战火在中国大地蔓延,中国电影人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民族的命运、社会现实的改造,以“一寸胶片、一粒炮弹”的决心,在银幕上倾注“电影抗战”的家国情怀。正是在这一过程中,中国电影创造出一大批饱含民族
自1905年中国电影诞生伊始,便始终与时代紧密相连。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,战火在中国大地蔓延,中国电影人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民族的命运、社会现实的改造,以“一寸胶片、一粒炮弹”的决心,在银幕上倾注“电影抗战”的家国情怀。正是在这一过程中,中国电影创造出一大批饱含民族
自1905年中国电影诞生伊始,便始终与时代紧密相连。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,战火在中国大地蔓延,中国电影人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民族的命运、社会现实的改造,以“一寸胶片、一粒炮弹”的决心,在银幕上倾注“电影抗战”的家国情怀。正是在这一过程中,中国电影创造出一大批饱含民族
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、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之际,南京艺术学院秦翼教授和张丹副教授联袂打造的学术力作《光影山河:电影与抗战》由江苏人民出版社与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。这部著作以电影为棱镜,映照出1931至1945年间中华民族